在电视剧《生万物》所描绘的天牛庙村,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,也是衡量家族兴衰的重要标尺。宁学祥坐拥七百亩地,稳坐村里最大地主之位,而他的弟弟宁学瑞,身为村长,土地却不足百亩,兄弟俩土地数量为何差距悬殊?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缘由。
从家族继承传统来看,封建时期诸多家族遵循嫡长子继承制,宁家或许也受此影响。宁学祥作为长子,肩负延续家业的重任,分家之际,分得的土地大概率多于弟弟宁学瑞。就像古代大家族,爵位与大量家产往往由嫡长子承袭,宁学祥借此初始优势,在土地资源上领先一步,为后续积累财富奠定基础。
宁学祥子女较为争气,对家业发展助力明显。儿子宁可金成为村里民团首领,有一定权势地位,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家族产业;大女儿绣绣持家有道,嫁给封大脚后,在婆家也展现出优秀的操持能力,对家族声誉维护有加;二女儿苏苏虽有些贪嘴,但也未做出败家之事。反观宁学瑞,唯一的儿子宁可璧不学无术,是个纨绔子弟。他不仅玩遛鸟等富家子弟的消遣,还因打伤他人,让宁学瑞不得不卖地筹钱赔偿。宁可璧这类败家行为,使宁学瑞家产不断损耗,土地数量自然难以与宁学祥相比。
展开剩余62%宁学祥对土地有着极度的渴望,他手中的七百亩地并非全是祖田,相当一部分是后期通过各种手段扩充而来。封四好吃懒做,二十多亩地逐渐落入宁学祥之手,甚至最后四亩好地,宁学祥利用封四借高利贷的困境,以每亩五块大洋的低价强买。这种趁人之危、巧取豪夺的行为,在剧中并非个例,宁学祥凭借类似手段,日积月累,土地越聚越多。而宁学瑞没有哥哥这般强烈的土地扩张欲,也缺乏相应手段,自然无法与之在土地数量上抗衡。
再者,宁学祥自身勤俭节约,即便身为大地主,还时常背篓捡粪,不放过任何能增加土地肥力、提升土地产出的机会,这体现出他对土地经营的用心。宁学瑞在这方面则有所欠缺,或许在土地经营管理上不够精细,没有充分挖掘土地潜力,土地产出相对不高,也影响了他进一步购置土地的资本积累。
宁学瑞卖地的情节,深刻体现出他土地少的窘迫。儿子宁可璧打伤他人,对方索要五百块大洋赔偿,宁学瑞无奈拿出 44 亩地售卖,其中 14 亩还是好地。一般家庭都会将好地留到最后,宁学瑞此举表明他手中土地确实不多,大概率不足百亩。宁学祥却在此时搬出祖训,阻拦弟弟将地卖给他人,试图以低价买入,尽显自私贪婪,进一步凸显兄弟俩在对待土地与亲情上的巨大差异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《生万物》通过宁学祥与宁学瑞土地数量的鲜明对比,不仅展现出人物性格对家族产业发展的影响,也反映出封建继承制度的弊端,以及当时农村社会复杂的土地关系。土地在剧中不仅是生产资料,更成为折射人性、家族兴衰的一面镜子 。
发布于:安徽省短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